请输入关键字
top
谣言不止辟谣不止! 5月的这些谣言你入坑了吗?
时间: 2024-02-13 07:53:47 |   作者: 国际足联竞猜/水品类

  盘点5月份出现在朋友圈中的那些谣言,显而易见其中多数几乎在十年前便已出现。虽然配上了图片、视频,但多为张冠李戴、断章取义,或者只谈毒性不谈剂量,只不过改头换面,出现在我们面前罢了。

  这些反复出现的陈年老梗在朋友圈依然有市场的原因,正如相关专家所说,我们的科普做得还远远不足,公众的科学素养还需提高,科学精神仍待补位。

  盘点5月份出现在朋友圈中的那些谣言,显而易见其中多数几乎在十年前便已出现。虽然配上了图片、视频,但多为张冠李戴、断章取义,或者只谈毒性不谈剂量,只不过改头换面,出现在我们面前罢了。

  这些反复出现的陈年老梗在朋友圈依然有市场的原因,正如相关专家所说,我们的科普做得还远远不足,公众的科学素养还需提高,科学精神仍待补位。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碳酸饮料成了人们消暑解渴的一种选择。近日,朋友圈中出现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该文章称,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磷酸盐,磷酸盐可以导致肾脏疾病,喝多了会致肾衰竭。

  我国成年居民每天摄入磷的耐受标准为3500毫克/天。这个摄入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来说都不至于损害健康。而一罐碳酸饮料中磷含量约为40毫克左右,按照该标准测算,如果摄入磷超标达到伤害肾脏的程度,那么一天至少要喝掉85罐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主要的问题还是含糖量较高,人体摄入糖分过高,会造成肥胖,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沈阳市第八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治医师孙艺提醒,“应控制碳酸饮料摄入量,尽量多喝清水,有益身体健康。”

  然而,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传言,称有人杨致感染sk5病毒,目前潮汕已有多人感染,还有人因此身亡,就连央视都已经报道了。

  通过上网搜索发现,杨梅能感染“SK5”病毒的消息在不少城市被频频转发,湖南、广东、河北、西安等地都有此类信息,只不过医院的名称有所改动。

  潍坊市市立医院营养科的慕海容医生表示,此类信息明显是在以讹传讹,杨梅营养丰富,对人体非常好,信息中说杨梅能感染“SK5”病毒,还能吃死人,这纯属谣言,目前没有一点权威医学报告说杨梅能感染“SK5”病毒,也没有这种病毒存在。

  重要提醒:杨梅虽然好吃,但也不能多吃,任何食物吃多了都会干扰其他食物的摄入,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

  眼下正是新鲜荔枝上市的时节,最近微信上流传一则消息称,如果买的荔枝鲜红水灵,可能是经过甲醛、乙烯、二氧化硫等物质浸泡的缘故,吃了会危害健康。

  每当荔枝上市之际,就会有类似的文章在朋友圈里传播。通过查询不难发现,最早的帖子出现在2007年。

  其实,网络流传的几种药物已经被辟谣过多次:譬如甲醛,由于其挥发性强,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根本不可能被用于荔枝保鲜这一途径;另一种化学物质是乙烯,传言不法商贩会用乙烯来保持荔枝新鲜。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乙烯主要的作用是催熟,而荔枝的保鲜恰恰相反,需要抑制成熟;二氧化硫是气体,在水果表面根本吸附不了多少,经过正规渠道出售的荔枝每公斤二氧化硫残留量均远低于50毫克。

  炒菜时用蒜炝锅会让菜更香,这是一个常识。近日,有传言称大蒜炝锅时会产生丙烯酰胺,这是一种2A类致癌物,对人体有害。

  其实,今年丙烯酰胺已经“火”过一次了。在星巴克致癌事件中,丙烯酰胺也是主角。丙烯酰胺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时的副产物,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自从十几年前被提出以来,丙烯酰胺只在动物身上发现了致癌性,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在人类身上具有同样的危害。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曾指出,该实验中,动物摄入的丙烯酰胺也是经过提纯处理的,而并非是从食物中得来的。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非常广,视频中医生用镊子从患者的手臂伤口里夹出了几条虫子。这段视频的配文为“常吃小龙虾身体长出寄生虫”。从图像上看,不但患者脑部有多个不明白点,全身、四肢也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寄生虫,给人带来很强烈地视觉上的冲击。视频精确指出:该患者之所以感染如此多的寄生虫,是因其喜爱吃小龙虾所致。

  表面看上,该视频有出处、有来源,更不可思议的是医生对于寄生虫防治的介绍,很具有迷惑性。但深究之下,显而易见其张冠李戴之处。该视频最核心的“证据”,就是密布寄生虫的医学影像。

  经查询发现,该医学影像拍摄单位是云南省某医院。原始新闻发生在2016年1月,由于生活小习惯,患者常年食用生猪肉,因此不幸感染了猪囊尾蚴病,即俗称囊虫病。整个事件与小龙虾并无关联。

  那么,吃小龙虾会不会感染寄生虫?究竟该怎样食用才更安全呢?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罗恩杰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小龙虾与其他淡水鱼虾一样,根据养殖环境、水质条件不同而容易有寄生虫存在。“在食用小龙虾时,要将其彻底煮熟。在温度和烹制时长足够的情况下,可完全将小龙虾中的寄生虫杀死。”罗恩杰还提醒,无论是酒、醋还是芥末等调料,都无法有效杀死寄生虫幼虫,因此需尽可能的避免生吃。

  5月6日,网传一男子为了拍抖音爬上火车车厢顶部,结果因不幸触到高压线被电伤身亡。

  “我们不是想当网红,也不是拍抖音,他是摄影师,爬上火车是为了找角度。”5月8日,重庆九龙坡区一摄影工作室助理何敏告诉澎湃新闻,网传她和男友王先生是为了拍抖音爬上火车车厢顶部的说法纯属谣言,事发时,王先生正在给客户拍亲子照,为了找角度才去爬火车。当日凌晨,王先生因重伤不治身亡。

  何敏表示,她从没跟城管执法大队队长李晖说过“成网红”、“拍抖音”之类的话。

  近日,一网传视频显示,某小区发生人员坠楼事件。与视频一同转发的文字为“帮人砍价,卡里60多万都没了,夫妻绝望跳楼”。

  不久之后,这段网传视频还出现了“续集”:躺在地上的两人从高楼坠下后将树枝砸断,一同坠落的还有一个红色旅行箱。一同发布的文字称:“哈尔滨市,夫妻跳楼,因为帮人砍价,卡里的所有钱60多万,都没了,谢绝叫我砍价的人,我也永不会叫人砍价,请给自己清醒的意识,套路太深,当遇上了就后悔莫急(及)了。”

  比对两条网传视频中的事发地点后发现,前者发生坠楼的小区内并无太多绿化,且坠楼点位于楼房进口处;而第二段视频中的坠楼小区绿化较多,但坠楼地点却不在楼房的进口处。由此判断,两段视频并非发生在同一地点,两段视频可能毫无联系。

  进一步搜索不难发现,5月1日上午10时29分,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官方微博“@大庆网警巡查执法”发布信息:“作为其中一个谣言视频的事发地,我们一定要要出来辟谣!”据网警透露,原来,第一段网传视频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小区,坠楼男子是因疾病而选择轻生,最后抢救无效死亡。能确定的是,第一段视频并非发生在哈尔滨,且坠楼人员只有一名,并非夫妻俩坠楼。

  那么,第二段视频的真相又是什么呢?经查,第二段视频拍摄于上海浦东。据公开报道,今年4月18日13时54分,浦东南团公路一小区居民房内,有两人吵架自杀。民警接报后到场时,张某(男,37岁,安徽籍)、程某(女,24岁,山西籍)已坠楼,后两人由120急救送医抢救,均因抢救无效死亡。经初步了解,两人系情侣关系。

  可以确认,两起坠楼的发生地分别是黑龙江大庆和上海浦东,且发生坠楼的原因都不是网传的“帮人砍价,卡里60多万都没了”,两条网传视频都是移花接木的谣言。

  “帮人砍价”还会导致惨剧?部分“帮人砍价”的活动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进而演变成一种新型骗局。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砍价”有真有假,普通网友难以辨识,稍不留神确实有可能会被骗子骗走钱财。面对此类活动,要保持高度警惕,莫轻易相信和转发,避免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以免遭遇诈骗。如果网友遭遇骗局、产生损失,一定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请退休人员每月全部提出养老金,然后另存!据统计局大数据显示很多退休账户长期都没人领钱,半年不提款占百分之四十一,现在政策制定所谓专家都是依照大数据统计来制定的,确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按时取钱,甚至一、二年取一次的不在少数所以政府推断退休人员不缺钱,非常有可能让这些制定政策的官僚们产生错觉,由此减少养老金年递增的百分比。所以希望各位企、事业、机关退休的朋友,为自己和退休人的利益,哪怕你不差钱,也要每月按时领取养老金!”

  记者拨通“上海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网上传言是在造谣。

  截取网上传言中的部分字句,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这条信息并非第一次在网上流传,多地人社部门曾对此传言进行辟谣: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并不会因为长期不取出来,就被政府减少递增百分比。

  5月28日,吉林松原发生5.7级地震。网上随即出现大量关于东北曾出现“地震云”的传言,称“10天前,在沈阳上空出现地震云,预测东北三省会有地震……看来天象还是准的,怪不得古人都看天象”。传言还配上多张所谓的“地震云”的照片,“有图有真相”。

  对此,中国气象局旗下网站“@中国天气”等专业机构今天已对此进行辟谣:“地震和云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

  “@中国天气”官方微博表示:“无论在气象学还是地质学中,都一致认为地震与云没有联系。你所见到的‘地震云’,其实都有自己更靠谱的名字,它们预示的不是地震,而是某种天气。常为地震‘背锅’的有这么两种云:波状层积云和透光高层云。”

  记者查询发现,“地震云能预告地震”的说法在网上已流传多年,但专业机构已多次辟谣。

  以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7.0级地震为例,当时就有网友把在西安、郑州等地拍到的放射状、肋骨状的云和地震联系起来,称这是地震前兆。但上海市与分析中心主任马钦忠对此表示,天空出现条状、肋骨状、辐射状、鱼鳞状等非正常现象,都不能作为的判断依据,目前尚未找到地壳运动与短时间气象变化相关联的理论证据。他还表示,目前对地震还没有准确的预测方法,“地震云”只能作为宏观异常的参考,不能作为的判断依据。

  对于地震,必须依靠专业仪器的微观监测为准。微博大V“@江宁公安在线”随后也指出,所谓“地震云”从未得到科学界的证实和认可,那些所谓是毫不掩饰的谣言。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误导无数网友的“地震云”词条,在2017年就已完成勘误和修改。

  在修改词条之前,对“地震云”的诠释存在伪造参考资料、发布虚假和错误信息的问题。修改之后,该词条目前的释义为:“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没有有效证据说明云能够适用于预测地震。”

  近日,山东一新闻媒体报道称,26日,中国胸痛大学在济南正式成立,填补了我国胸痛教育的空白,中国胸痛大学的建立,将助力中国胸痛领域的飞跃发展,将为“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据澎湃新闻报道,山东省教育厅5月28日对此回应称,“山东省教育厅没批(中国胸痛大学),教育部也没批,应该不是正规的教育学习管理机关,正在进一步核查中。”

  中国医促会胸痛分会主委、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表示,“中国胸痛大学”并不是一所高等院校,也没有他担任校长一说,而是中国医促会胸痛分会成员自发组成的一个学术组织。“我们分会在起名时考虑不周,起这一个名字欠妥,给公众造成了误解”。